那教你個皮不破,底部脆,湯汁多的做法:1.肉餡:200g豬肉糜+1勺料酒+1勺生抽+少許鹽+少許糖+少許白胡椒粉+120g泡過蔥姜的水(蔥姜棄用),順時針攪拌起勁。2.肉皮凍切碎(超市有賣,網購也可),拌入肉餡,肉與皮凍比例是7:3,喜歡湯汁多些的可以6:4。3.生煎皮:200g低筋面粉、1g酵母、1g泡打粉、少許鹽和120g清水攪拌均勻,和成面團后蓋保鮮膜醒發30分鐘,醒發好的面團搓成長條狀,表面刷少許油,切出大約16g每等份。4.將生煎皮用搟面杖搟成圓形,包入肉餡,收口朝下。5.冷鍋冷油,將包好的生煎包均勻碼入鍋內,大火煎至底部呈金黃色,加入沒到包子一半的清水。6.加蓋大火8分鐘左右,開蓋撒上適量黑芝麻、蔥花,繼續加蓋中火5分鐘,關火,燜2分鐘出鍋!
今天早上去早餐攤位上吃早點,看到一種水煎包,真的瞬間回憶起來了年少奶奶和爺爺給我和哥哥做的水煎包,噴香美味,在北方長大的人都知道,早餐都是吃水煎包,胡辣湯和油條等,尤其水煎包可以說是家家都吃過水煎包美味的記憶是,下面有一層淀粉薄脆的霜,吃起來嘎嘣脆,咬一口,下面焦脆,表層柔軟,咬一口美味鮮嫩,如果你要是學會這道水煎包或者煎餃,你可以做給爸媽或者吃,是不是你的個人魅力又蹭蹭蹭的猛漲呢?
再插一小段,有一次一位朋友留言問:根據菜譜上的時間,烙的肉餅,為什么外面都焦了里面還不熟。這里想說一下,我的用具是鏊子,雖然也是平底鍋,但是底特別厚,熱的慢且熱度比較均勻;平常炒菜的平底鍋很薄,很快就熱上來,餅皮兒就很容易烙糊。所以具體的時間和溫度,也要根據自己的鍋具來調整。4,包滿一鍋后,打開中火,烙一小會兒,底上微黃時,加入半碗開水,大約不超過包子的三分之一,然后蓋上蓋子,轉中大火,約10分鐘就差不多熟了。將鏊子里的水燒干,里面有卡卡響聲,按一下包子表皮,回彈很好,就是熟,如果按下去一個坑,就是還欠,再接著烙。底上的饹馇烙成哪種色澤的黃,根據自己的喜好啦。